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- 测评 - WAIC陈天石主题演讲迈向人工智能的寒武纪 测评
WAIC陈天石主题演讲迈向人工智能的寒武纪
2025-04-08 【测评】 0人已围观
简介WAIC陈天石主题演讲:迈向人工智能的寒武纪 这次AI崛起最重要的推动力是背后的芯片技术。 报道 微胖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硬件载体,智能芯片的发展决定着人工智能运算能力的上限,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关键的引领性作用。在人工智能时代,如何把握时代机遇,打造更高性能、更低能耗的智能芯片,从而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,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行业改善人类的劳动生产力与生存空间
WAIC陈天石主题演讲:迈向人工智能的寒武纪

这次AI崛起最重要的推动力是背后的芯片技术。
报道 微胖
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硬件载体,智能芯片的发展决定着人工智能运算能力的上限,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关键的引领性作用。在人工智能时代,如何把握时代机遇,打造更高性能、更低能耗的智能芯片,从而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,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行业改善人类的劳动生产力与生存空间,是芯片行业面临的挑战。
19 日,以“创芯引领时代,智能改变未来”为主题的分论坛在西岸艺术中心 A 馆举行。寒武纪科技 CEO 陈天石到会发表了《迈向人工智能的寒武纪》主题演讲。
首先,陈天石向大家解释了公司名字寒武纪的由来。
大约 6 亿年前,在地质学上被称作“寒武纪”时代,大量无脊椎动物短时间内出现“生命大爆发”,取这个名字意喻人工智能将迎来大爆发,寒武纪自行研发的处理器将为这场大爆发提供核心物质载体。
深度学习几起几落,不过,我们今天关注的众多深度算法中,一些非常原创性的思想在上世纪 80 年代已具雏形。比如,BP 算法,对于有监督学习来说,非常重要。
AI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落入低谷,原因有几个。
算法是其中一个原因,效果好,但无法进行数学上的严密分析;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,芯片能力无法支持大规模神经网络的运算。
在那个年代,数十个神经元就算规模比较大的网络模型了,但芯片支持不了。网络模型效果不理想,也与规模有关。或许有学者构想过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模型,但当时的芯片根本不足以支撑学者去验证自己的想法,后者的潜能也因此被掩盖。
近十年,芯片能力有了大幅提升。现在有最好的 CPU 和 GPU,允许我们去尝试和验证假设。
所以,这次 AI 崛起最重要的推动力是背后的芯片技术。
从历史上看,每次出现一个新兴应用,都会有一类专用芯片诞生。
GPU 服务于图像显示以及游戏,逻辑上来看,CPU 也可以支持这样的任务。但是,只有 GPU 才能更胜任大规模、复杂化的算法。DSP 也是这样。
因此,AI 也需要专门处理器,包括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智能云服务器处理器。
在 AI 内部,我们做通用的芯片产品。人工智能领域本身是非常庞大的,要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算法应用。
那么,如何让芯片有限的空间得以支持任意规模的神经网络模型?寒武纪先行进行了探索,这也是寒武纪重要的学术原创成果。
寒武纪力图打造可以运行任意规模神经网络的处理器。为此,首先要非常熟悉面临的应用负载特征。根据分析出来的应用负载,设计灵活的指令集,
就像过去在 PC 和服务器上有 X86 指令集,移动终端有 ARM 指令集,人工智能处理器上一定有一个非常灵活、高效的指令集,可以用来解决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处理任务。
其次,需要考虑设计可扩展性强、高效的架构,使得芯片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。另外,提供适用于人工智能运算的运算器,支持主流的编程框架也很重要。
不过,对于芯片来说,最重要的是经由大规模商用后的迭代。
而在这一点上,寒武纪跑在了国内 AI 芯片创业公司的前面。
据陈天石透露,目前数以千万的智能终端使用了寒武纪的处理器。
接下来,陈天石介绍了寒武纪的一些研究成果。
未来的人工智能绝不会是单纯的云端或终端智能,一定是端云协同的,寒武纪做处理器也秉承一个思想,端和云有一样的生态、指令集和软件开发平台,使得我们在云和端之间可以灵活切换。
陈天石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也曾谈到这一点,“过去大部分芯片厂商都主攻端,例如芯片巨头 ARM 公司,或是主攻云,例如英特尔公司。两者兼顾的却很少,因为端云的任务生态区别较大。但是智能时代这个局面会被全面打破。因为端和云的任务是一体的,编程和使用的生态也是一致的。作为一个通用机器学习芯片厂商,寒武纪就是要端云结合,共同推动智能芯片生态的发展。”
在 2016 年推出全球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产品后,今年 5 月,寒武纪也正式发布了首款云端智能芯片 MLU100 及相应的板卡产品。
我们可以看到,寒武纪的策略也很明确:智能终端方面,先做授权,云服务器方面,先满足国家层面的需求。